朱红梅老师远赴德国开设中文讲座 师资培训

一笔一画方块字,横平竖直中国风
——记朱红梅老师远赴德国开设中文讲座
2019年8月22日是个特别的日子,它是德国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建校18周年的纪念日,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
汉园中文学校特邀南京市语文高级教师,栖霞区语文学科带头人、“字韵童心”特色教师朱红梅,给汉园的老师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写字教学指导讲座,
为汉园18岁生日,送上了一份来自祖国的贺礼。
下午6点,在汉园新校区,孙晓帆校长满面笑容地为活动致辞,对朱老师的莅临指导,表示诚挚而热烈地欢迎。
在大家热切的期待中,朱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了讲台中央,满怀深情地说道:“去年十月,女儿刘昔月被国务院侨办选派到德国从事华文教学工作,只知道女儿在这儿工作很辛苦。通过一个多月的陪伴,从眼睛看到的,到耳朵听到的,内心被深深地感动着:海外华文学校,是一项根的工程,花的事业。汉园的老师们以艰辛的汗水,专业的技能,非凡的智慧,及强烈的爱国热情,为华侨华人子女建设了一个汉语的家园,以力所能及的阳光、雨露和水分,滋养培育着华文的种子,并让它生根发芽,直至枝繁叶茂。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写字教学‘三看法’,以表达我对汉园老师们的敬佩之情。”
朱红梅老师从汉字的纽带意义说起,开始了讲座《一笔一画方块字,横平竖直中国风》。讲座伊始,朱老师深刻解读了“横平竖直”的意义:横平代表平稳,竖直代表方正,它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情怀、一种品格。
接下来,朱老师通过课标的要求和一组数据,分析了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识字、写字量,从中看出,在小学低年级阶段,写字这项基础工程的重要性。
写字的根基是基本笔画。朱老师通过各种各样朗朗上口的小口诀,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在有趣的儿歌中学习基本笔画,边玩、边说、边识、边写。汉园的老师们对这些有趣的小口诀非常感兴趣,纷纷跟着朱老师一起有节奏地读起来。
朱老师强调,要想写好基本笔画,一定要注重笔画的轻重变化,使得每个笔画都有灵动之感。
朱老师一边把每个笔画的要点及这样写的原因都告诉了老师们,例如所有的横画取左低右高的斜势,从美学角度看起来很稳等等,一边带着老师一起动笔写一写。她的好方法让老师们频频点头赞赏。
笔画组成汉字,终于,朱老师揭开了写字教学方法的神秘面纱——“三看法”:一看笔顺,二看位置,三看轻重。
朱老师以《咏柳》一诗为例,请一位老师上台写了一个“裁”字,朱老师表扬了老师“四方留白”的位置摆放,并以该字为例,强调首笔定位的重要性,并一笔一画地指导老师们如何观察每个笔画的位置,并反复强调读帖的重要性。她又以“垂”字为例,揭秘了“横画多了距要匀”的小技巧。又以“树”和“似”为例,阐明了偏旁定位的高效性。
除了与老师们分享如何教好书写汉字,朱老师还请孙校长扮演学生,给老师们示范扶笔润字的方法:老师用两只手包住学生的手指导写字。通过这样的示范告诉老师们:贴近学生,用你的爱包裹学生,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,让他们喜欢你,更喜欢写中国字。
两个小时的讲座,大家凝心慧思,会场鸦雀无声。
最后,朱红梅老师操着疲惫而沙哑的嗓音,亲切地说:“汉字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文字,她音美如歌,意美如诗,形美如画。汉字是时间的纽带,她把华夏古老的文明传承至今仍星光璀璨;她又是情感的纽带,她让海内外的华人团结包容,励志爱国。我衷心祝愿,汉园中文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,能吸引更多的华人喜爱中文,渴望了解祖籍国文华,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!”
活动结束后,学校特意安排了具有南京特色的美食:美味的盐水鸭,梅干菜扣肉,水煮鱼等美味菜肴,让每个人的嘴里,品尝着来自故乡的味道;让每个人的心里,浸润着祖国母亲的温暖……